走出《又见敦煌》那巨大瑰丽的3D立体影幕剧场,抬头仰望敦煌高远的夜空,莫高窟已不再是印在书上的那个单薄的名字,而是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巨人,它的身影,被投射在星星的一闪一闪中。内心盼望,明日的阳光,又会给莫高窟一个怎样的妆容?
导游索南嘉措与考察团员在莫高窟石碑前留影
据史书记载,莫高窟的始成有着神奇的传说,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把“漠”与“莫”相换,莫是没有的意思,意喻指没有比修建佛洞更高的功德了。
九层楼
它是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背依岩体,一幢九层飞角流檐的建筑拨地而起,重饰的廊柱在黄色岩土的衬托下神彩奕奕。楼内有着莫高窟的第一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的弥勒佛。鲜艳的红色使九层楼体分外的精神与醒目,但绝不可小瞧,它始建于初唐,算一算它的年纪,绝对是名符其实的古董了。
精神焕发的考察团员们
如此整齐的队伍,出发!
精美的泥塑
一个令人眩目的文化艺术世界,拉启了它的大幕,人们走进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时间定格中。
莫高窟南北二区现存洞窟计735个,窟内有壁画38000余平方米,彩塑2290余身,是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群,堪称世界古代佛教艺术的集萃。
这些雕塑留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千年日月风尘,它们还能艳丽至此,图中的这两尊佛像,已令人足以不忍离开,精致的头饰,高贵的色泽,宛若如真的衣物皱褶,让你忍不住想试试是不是会动的彩衣,尤其是那肌体的肌肉走向,真是为我们老祖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而叫绝,而惊叹!
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千余年时间,艺术传承关系清晰,几乎包括了整个佛教入华以来的开窟造像史。每一幅壁画上,你都能看到不同的艺术造型,或雅致或奔放,或细腻或素朴,一笔一画的勾描中,把佛教历史连续延展在世人的眼前。
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声敛息。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其中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精美壁画
宫廷贵妇的壁画,尽显了当时昌盛的国家现状。
建塔现场施工图
美妙非凡的雕像
具有异族风情的壁画造型 ,丝绸之路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三层楼
这幢三层小楼,是莫高窟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惊天之处!
1900年,寄居于此的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
王道士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这个小楼曾经来过很多人,谁能想到,这就是我们历经十个朝代的宝物在祖国最后的栖身之处。
王道士发现藏经处
藏经洞,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了四世纪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
在禅床式低坛上端坐的高僧洪辨的坐像,是这段历史最完整的见证者,他看到了晚唐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战乱,将五万多件文化遗产秘藏于此,砌墙封门时最后那道留恋的眼神,也见到了八百年后当这道门再度开启时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国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从王道士手中接过大量藏经洞文物时那贪婪的目光。如果,他可以说话……
莫高窟终于等来了爱它的人。
我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及中国近现代多所著名高校的创办人于右任先生,1941年来到敦煌,痛心于莫高窟的衰败不堪,积极奔走呼吁,为莫高窟的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成立了第一所敦煌艺术研究所。
敦煌研究所生活设施
当时的研究所条件艰苦,一切都要所内人员自给自足,这是院内碾米的碾子。
勤劳的唐老师,看到干活的家伙事就打心眼里开心,一会有袋米……
一批批国内有识之士,走上了研究敦煌文化,保护莫高窟这一艰巨而神圣的道路。
首任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办公室
令人百感交集的一个场景,这张照片出现在这里,直白地倾诉了人们对于这位学者的思念之情,敦煌,会把这个位置永远留给您。
敦煌艺术的守护神——常书鸿 ,痴守敦煌50年。
他是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常书鸿曾经是成就非凡的留法艺术家,却放弃了成为世界巨匠的前程,选择来到敦煌,修复洞窟,守护壁画。他原本可以过从容优雅的生活,却把一生都交给了戈壁大漠,交给了孤寂的风沙和冷夜。去世后,他让家人把自已葬在了九层楼的对面,希望自已能够永远守护着莫高窟!
艺贯中外,名扬四海。
敦煌卫士,勋功永在。
人生是战斗的连接,每当一个困难被克服,另一个困难便会出现,人生也是困难的反复,但我决不后退,我的青春不会再来,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要战斗到最后。
——常书鸿
一位位守护莫高窟的英魂远去了,敦煌,依旧默默地矗立在那里。它相信,它的呼唤,越来越多的守护者即将到来!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摄影:刘尚林
编辑:刘尚林、张方译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