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生多主流化 > 综合动态 > 正文

“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富民观察:山林生根 再启新程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倩玮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5/4/7 10:34:04

山林生根 再启新程

——“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兴林富民观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捷文村是策源地。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这项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场土地使用制度的重大变革,走出武平、走遍福建、走向全国。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然成为让绿水青山越多越美、山区林区繁荣富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在这样的节点,记者回访捷文村,探寻这场改革的缘起内涵,记录纵深推进改革的火热实践,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价值。

“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归林农自己所有”

3月的捷文村,青山拢翠、绿树成荫。村口石碑上“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石碑

“别看现在这么绿、发展这么好,倒回20多年前,捷文村又穷又乱。”时任捷文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兴说起过去的困境,语气中依然带着一丝沉重。

以前的捷文村,最出名的是乱砍滥伐。“拿斧头的比拿锄头的多,谁想要钱了就上山砍几棵树去卖。树基本上长不到碗口粗就被砍了。”李永兴说,他2000年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组织村干部白天值班、夜里设卡,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干群矛盾。

“你也砍我也砍”“靠山不能吃山”,从深层次看,是集体林产权问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建和其他省份一样,大多数林地保留在村集体手中,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继续吃“大锅饭”。在这种模式下,集体林产权不清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林业发展陷入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农民望着青山难收益等“五难”困局。

“得从根子上解决问题。”2001年6月,李永兴听说武平县林业局正在选择林权证换发试点村时,意识到是一个机会,便主动请缨,做改革试点。

可是问题来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怎么改?“我们首先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山要怎样分,二是山要谁来分。”李永兴说,开始并没有清晰方向,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

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小组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共同协商讨论,捷文村最终作出“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决定,对集体山林实行“均山到户”改革。

2001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号林权证。新版林权证上清楚地标注着“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归林农自己所有”。

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展示领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号林权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捷文村林改取得初步成效后,2002年4月,武平县全县启动林改。先行先试,武平亦有隐忧。

“林权证发了,但没有红头文件支持,算不算数?分下来的山会不会被收回?”老百姓疑虑;“分山后林子会不会被砍光?没有上级授权,没有具体法律依据,没有经验可借鉴,林改是否正确?”干部顾虑。李永兴则遇到了更为棘手的情况:有人写告状信,说捷文村把集体的山分给农户是私分集体财产。

关键时刻需要举旗定向。

“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武平县调研,他一锤定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这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和多次重要指示推动下,生根于捷文村的武平林改经验推广至全省,并走出福建,在全国遍地开花。

捷文村莽莽群山成为林农的“幸福靠山”

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武平县最早提出的“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改革模式和“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工作机制吸纳进文件。

武平林改经验,成了国家林改举措。林改星火,终成燎原之势。2012年3月7日,已到中央任职的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福建代表团代表时指出,“我在福建工作时就着手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多年来,在全省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这项改革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截至2013年,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改革任务和集体林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确权林地面积约占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总面积的99%,全国发放林权证1亿多本,切实做到了“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究竟能引发怎样的变化?在捷文村,记者找到了答案。

“林改前,满山都是稀疏的小树。林改后,乡亲们成为山林的主人,都铆足干劲造林、护林,乱砍滥伐和火烧山的情况再没有发生过。你看现在,树连树,山美村也美。”77岁的李桂林作为亲历者感触颇深。

一组数据印证了李桂林的感受:实施林改以来,捷文村的森林覆盖率由78%提高到84.2%,林木蓄积量由10.3万立方米提高到19.3万立方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出了满目青山。

有了好生态,如何吃上“生态饭”?捷文村找准林下经济这个突破口。

钟泰福是捷文村最先做“山水文章”的村民之一。2013年7月25日,钟泰福作为第一批林农,与邮政储蓄银行武平支行签订了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协议,获得了10万元贷款。拿到贷款之后,钟泰福买苗、种树,发展林下草珊瑚种植和林下养鸡。

靠着发展林下经济,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2017年底,捷文村村民联名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近年来捷文村的林业发展情况。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殷殷话语,指引前行。捷文村把嘱托刻在石碑上,立在林改广场,当作实践指南。

捷文村千亩灵芝基地负责人展示林下种植的紫灵芝 黄海摄

“近年来,我们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 产业基地 农户’模式,开展‘抱团式经营’,先后成立了4家专业合作社、1家村级公司,打造了紫灵芝、富贵籽、智慧养蜂等6个林下特色种养基地,并着力推进森林旅游、研学教育等生态产业发展。”捷文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财林介绍。

据统计,2024年,捷文村集体经济收入62.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万元,分别比林改前增长了91倍和22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出了金山银山。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林下经济”。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捷文村有清晰的产业发展思路——扩大规模、提高产量;统一标准、科学生产;延链补链、培育品牌。“我们正大力实施紫灵芝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捷文灵芝科研基地,搭建线下种植加工展销和线上销售服务平台,并通过引进灵芝精深加工企业,助推形成紫灵芝产业集群。”李财林说。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山区林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故事将不断上演。(刘倩玮)

阅读 453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