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弟子规》详解(Ⅲ)第十一讲:信-2
——2013年春节森林瑜伽养生讲习班传统文化课程
主讲:刘尚林
内容:
1.说话的规范技巧
2.如何修养自身
3.如何端正态度
《弟子规》详解--11—信-2mp3文件腾讯微云下载
《弟子规》详解--11—信-2wma文件腾讯微云下载
第十一讲:信-2
这一部分的《弟子规》讲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核心概念,就是一个“信”字。既然要讲信,就要谈到诺言和承诺。讲承诺,就要坦诚,要量力而行,没有把握不要轻易承诺。这就是: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注释】
这里的非宜指的是不适当;诺,就是答应、承诺;茍,就是如果的意思。
【译文】
这段话讲的意思是:不合理的事儿和办不到的事儿,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使自己进退两难。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是说天底下的事,没有一件是轻而易举的,所以你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如果你轻易答应了别人而实际上又做不到,就会把自己放到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狼狈不堪。
《韩非子》是一部法家的著作,记载了一个守信用的典范人物叫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守信,在中国古代是传为美谈的。
有一次,魏文侯同自己猎场的官员约好打猎。到了约好打猎这天,突然刮起大风,身边的侍从就劝魏文侯:“这么大的风,您就不要去打猎了。”魏文侯不同意,说:“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就不去了。事先没有通知他们,现在单方面取消,这样的事情我不能做。”就自己驾着马车顶着大风赶过去了。
如果不能如约前往,应该事先通知对方,免得别人苦等,这是守信,也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当年魏文侯在位的时候受到当时各国的普遍敬重。
这是历史上的贤德们为我们做出的榜样。
《弟子规》就是从传统文化的智慧中提取出来的,把它融入生活,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谨言慎语的良好习惯。
特别要戒除的言语我们知道了,那么平时讲话该注意哪些呢?下面我们学习: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注释】
凡,是概括词,指所有的、一切的;道,是指说的意思;重,是慎重、稳重,这里指发音吐字清楚;舒,缓慢、从容;急疾,急速;模糊,不清楚;彼,那个;此,这个;长,是长处、优点;短,是短处、缺点;莫,不要;闲管,管闲事。
【译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
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不要去管,否则不但扰乱了别人,还有损自己德行。
【相关引申】
《弟子规》是300多年前古人写的,它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要找到它的依据,才能知道《弟子规》每一条都是有出处的。在历史上,它就是两个方面的案例:经验和教训。
我觉得,《弟子规》是这些圣贤人给我们后人指出的成功的、快捷的、幸福的人生路,这是非常难得的。它告诉我们,怎么样做才能有好的结果,怎么样做容易惹来杀身之祸。
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受到很大益处。我们看看字正腔圆有什么益处,说话不清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现在大家一般都比较关注美女,其实在中国古代好多美男子也是备受关注的。有一个美男子,在古代历史地位特别高,受到广泛赞赏,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说话是“重且舒”的典范。
这个人的名字叫裴楷,字叔则,是西晋时期非常重要的朝臣,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名士,大家都称呼他为玉人,说他长得像玉一样洁白温润。“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意思是说,只要见到裴楷,就好像自己是行走在一座玉山上一样,感觉光彩照人。
裴楷从小由于家教好,非常注意说话“重且舒”。他的学问也不一般,精通《易经》、老子等经典,是一个学识渊博、谈吐儒雅、咬字清楚的美男子。因为他很有名,被召到皇帝面前去侍读:为皇帝宣读圣旨,比较重要的文件。下面上报的文件,也是他读给皇帝听,然后由皇帝批奏;皇帝写完的东西也是由他向下传。据史书上记载,由于他口齿清楚,发音凝重,大家为他总结了八个字:左右瞩目,听者忘倦。意思是说他说话的时候,大家都盯着他看,非常关注,让人忘记疲劳。
裴楷就凭藉着他讲话“重且舒”,曾经刀下救人。
中国古代的帝王都非常相信术数,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武帝登基之后,找了一个算卦的人给他算卦。
这个人算出来一个字“一”,一二三的“一”。人家皇帝刚登基,你算一个万那该多好,你就说人家能当一万年皇帝,干嘛算个一?晋武帝一想,这个老小子,这不是说我只能当一年皇帝吗?觉得不吉利,就翻脸了,准备把这个算卦的拖出去砍了。
这时候,群臣相顾失色,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怎么弄出这么一个结果呢?裴楷正好在旁边,他引用了何晏的《老子注》,以非常凝重和舒缓的语气讲了三句话:“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天如果只有一个天,当然天是清了,对不对?如果天上出现两个天,这边乌云遮日,那边不要发生气流对撞吗?地得一以宁,如果地震了,这块拱起来,那块陷下去。侯王得到一,那是天下最大的根本,根本就是一,一是最吉利的。
裴楷由于“重且舒”的咬字,整个朝廷都听到了,皆大欢喜。晋武帝一听,算了,重赏!
那个算卦的本来要成刀下之鬼,这一来得救了,还得到一笔赏金。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说话要注意的原则,其实也是做人的原则,那就是: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这里特别告诉我们,当你听到或者是看到人家讲别人是非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插进去,不要把这个是非扩散出去。不听闲言是非,我们不但耳根清净,而且心也会安定。
如果没有人我是非的困扰,我们这一生也会过得特别的快乐。为什么?流言的困扰往往令人难过,甚至会难过一辈子。尤其伤害很深的言语,传来传去,传到最后变了味,等你听到的时候,都已经不堪入耳,心里会很难过。所以当别人在讲话的时候,不关自己,千万“莫闲管”,千万不要去管他。自己也要检点,和朋友聊天时不要议论人,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朋友再传出去,这个是非就扩散出去了,所以我们没事的时候应该多读书,多学习。
“祸从口出”,言语方面一定要特别小心。
当看到别人的善行时,要学习并努力赶上;见到别人的恶行时,要检讨和警醒自己,改过或不要犯这样的过错。这就是: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注释】
善,指好,好人或好事;思,是希望;纵,即使;去,相差;以,是使或者令的意思;跻,指登,这里指登入同一行列;恶,指坏,善的相反,泛指不善不良的事情;省,这里边读作“醒”,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改,是改善;加,是加倍;警,是警惕。
【译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看到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使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就会赶上的。看到别人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
【相关引申】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要内心反省有无和他一样的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古人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看见一座高山,人会生敬仰之心;看到一个很好的行为,都会去追随它,这都是在讲榜样的重要性。
在古代,有很多人把见贤思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时刻要求自己。如果见贤思齐这句话能够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扎根,让孩子们懂得应该不停地按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一个比较长远的学习规划去实现自己的志向,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就会取得比较大的成就。
东汉末年的魏照就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进而获得成功的。
东汉末年,有位叫郭泰的文人,他学问高深,为人谦和,不少读书人都争着拜他为师。
有个叫魏照的人,不仅常来听他讲课,还把行李搬来,整天和他住在一起。
郭泰很奇怪,他听完课为什么不回家?
魏照说:“能找到一位传授知识的老师很容易,但找一位能教自己做人的老师却很难。我天天和您在一起,是要模仿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格。”
郭泰很感动,尽心竭力地教他。魏照很快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志向远大的人。
这个故事是说,我们不仅是学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人更重要。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乡亲们认为是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周处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沉浮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相互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了岸。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他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陆机、陆云兄弟是西晋江南士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又担心自己年岁太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的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况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心好名声不能显露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所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的学生曾参,也非常注重道德修养。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段话意思是讲:“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正是这种勤于反思,时时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使得曾参成了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李炳南居士有一段很好的开示:“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见人错事,他刚好做错事,不指责要协助。”
老人家很多的话都很有人生的智慧,我们常常能拿来观照自己的心,那进步就快了。 所以见人有善,要成人之美,决不可嫉妒;见人有恶不要批评,因为批评只会让人群失去和谐的气氛,所以我们应该规劝或守默。为什么要守默?时机还没成熟,相互不够信任,可能我们一劝,他还以为我们在找他麻烦或者毁谤他,这样就不好。讲究方式方法,就是我们所要学的智慧。
“见人错事”,他已经当场做错事情了,一般人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你搞什么?马上批评,对方会更加内疚。
这个时候你能够平心静气,他也会体会到你的宽容心和修养。当我们先一起把这个残局收拾好,他内心已经很感激了。再进一步,今天这个错事为什么会错成,我们来检讨一下,反而一件错事又能够提升对方做事的能力,甚至于做人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都是这样去发心,人与人相处就可以一团和气。“见人恶”,绝对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用我们最纯洁的心去装别人的垃圾。
“有则改,无加警”,改过也是相当重要的学问。《了凡四训》里面也提到“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下面讲一个“邹忌劝齐威王改过”的故事。
邹忌身长八尺有余,容貌又很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戴好了衣冠,对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同城北徐公比起来,哪一个美?”他的妻说:“你俊美得多,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你呢!”
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自己有些不信,再去问他的妾,问道:“我同城北徐公比起来,哪一个美?”妾说:“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您呢!”
次日,一个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天,就问他:“我同徐公哪一个美?”客人又说:“徐公不及您的俊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拜访邹忌。邹忌端详了他很久,自己觉得不如他俊美,再对着镜子照了自己,又觉得格外的不如了。
夜里,他躺在床上一想,不觉恍然大悟道:“我妻所以说我俊美,那是偏袒我啊;我妾之所以说我俊美,那是怕我啊;客人之所以说我俊美,那是想有求于我啊!”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邹忌就去朝见威王,说:“臣自己知道的确不及徐公俊美,但臣的妻偏袒臣,臣的妾怕臣,臣的客人想有求于臣,所以都说臣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地方有千里,城有一百二十个,宫里的妃子和左右的臣子,哪一个不偏袒大王;朝廷上的臣子,哪一个不怕大王;全国的百姓,哪一个不想有求于大王。照这样看来,大王被人蒙蔽实在已到了极点了。”
齐威王说:“不错。”于是,他就下了一道命令:“官吏百姓如果有人能当面指责我错处的人,领头等奖;递上奏本规劝我的,领中等奖;能在民间或朝廷评论我的错处被我听见了的,领下等奖。”
命令初下时,一般大臣来进谏,门庭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几个月以后,进谏的虽有但渐渐少了。一年以后,有些人虽然想说,可是已经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那时候,燕、赵、韩、魏四国的国君,听到这样新奇的事情都很震撼,他们一个个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说,在战场上取不到的成果却在朝廷里得到了。
可见,古人在这方面是高度警惕的,他们非常注意总结教训。
《弟子规》在教导孩子改过从善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自砺成长的要求,并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上面我们学习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是一种“比较”,追求的是品德修养,是一种修为。
一般说,人总是有攀比的心理,现代社会攀比之风更是严重,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追逐吃喝玩乐,追逐名牌的现象比比皆是。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是要人不攀比,好像是不可能的,那么人与人之间要不要比,比些什么呢?《弟子规》告诉我们:
惟德学, 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 勿生戚
【注释】
惟,只有;德学,品德、学问;才艺,才能、技术;不如人,是不如别人;当,应该;自砺,自我勉励、磨砺;若,如果;饮食,可吃、可喝的食物;如,比较;勿,不要;生,感到;戚,悲戚,忧伤。
【译文】
这段话的意思是讲:每个人都应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到有不如人处,应当自我磨砺,奋发图强。
如果穿的吃的不如人,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儿,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相关引申】
这就是说,在道德品质上,在才干才学上,如果不如别人,应当自我磨砺,迎头赶上。清代名医叶天士,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有一次,一位上京应考的举人经过苏州时觉得不舒服,就请叶天士去看。叶天士检查后说:“我劝你别去考试了,你内热太重,得了消渴症,不出百天必不可救,再过一百天,我也治不好了?”
这位举人一听,我既然没几天活头了,那我更应该去考试,搏一个功名,也算是给自己和家里人有个交代,所以他坚持赴考。
当他走到镇江,碰到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也懂医术,一看就知道他得了消渴症,给他出了一个偏方:“你每天就吃梨,渴了你就吃,饿了你也吃,坚持吃一百天梨。”
这个举子就真的坚持吃了一百天的梨,果然一路平安无事,并且一下子就考中了进士。
等他衣锦还乡归来,碰到了叶天士。叶天士觉得很惊讶,这个举子就把自己的奇遇告诉了他。
叶天士一听,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乞丐,改名为张小三,跑到庙里要拜这个和尚为师。他每天起早摸黑,为这个老和尚挑水砍柴。老和尚一看这个小伙子很勤快,很喜欢他。每当有人来找看病的时候,他都带这个张小三,让他在旁边看着。
3年过去了,叶天士把老和尚的医术都学到手了。老和尚说:“张小三,你跟了3年,现在可以回去了。凭你现在的医术,你已经超过了江南的叶天士了。”
叶天士一听,立即下跪拜师:“大师,我就是叶天士。”
还有一个“身为国君登门求教”的故事,也是对“惟德学, 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最好的诠释。
说的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非常重视人才。他听说有位叫段干木的人很有才能,就亲自去拜访。
他坐的马车刚到段家的小巷口,他就叫人把车停下来,一个人轻轻地走到门口,叩了叩大门。
段干木不愿意当官,听到门响,就从后门跑了。
吃了闭门羹的魏文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敬重段干木。他说:“此人才能卓越,又不追求权势,我怎能不敬重他呢?”
这话传到段干木的耳朵里,他非常感动,于是他同意和魏文侯见面。
第二次拜访时,段干木坐在一把破椅子上,就如何治理国家侃侃而谈,魏文侯则站在他的面前,毕恭毕敬地仔细听着,二人从烈日当空一直谈到夕阳西下。
这就是“身为国君登门求教”的故事。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我们懂得了其他方面我们不要和别人比,唯一这两个方面可以和别人比,如果不如别人,就“自砺”。注意这个“自砺”,不是自我勉励,而是自我磨砺。人就好像是一把没有开锋的剑,需要磨砺才能锋利。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我们要强过别人该怎么办呢?有的人选择给别人下个套子,只要别人掉进去了,那我不是就超过他么?有的人选择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从其他方面贬低比自己强的人;有的人选择压住比自己强的人,你的方法好,方案好,点子好,但是我不用你的,挤走你,冷落你;有的人选择用阿Q的精神,明明不如对方,心理却不承认,自我满足;有的人选择玩政治,你德学好,才艺好,是吧?但是我联络一帮子人和我关系好,拉帮结派,来不及等到你发挥我就把你赶跑了;有的人选择讨好当权者,你再有德才,不如我会拍马屁呀。
去问一个单位领导,问一个老板,任用一个干部,考量什么内容?毫无疑问,第一考量德,第二考量才,这是理性的。但是很多时候,是熟悉上面那些招数的人反而留下来了。所以,孔老夫子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小人的德、才都不如君子,但是欲望又比君子强,那么只好用其他的方法来超越君子,而真正的君子呢,则是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间断地自我磨砺,最终成为人人敬仰的人。
对君子来说,小人是自身磨砺的机会,小人就好像是磨剑的沙子,如果一个人被小人陷害缠身,最后也变得如小人一样卑微,那也算不上君子;真正的君子就是在沙子中脱颖而出的金子,不断有人诋毁,不断有人误会,不断有人给他挫折,然而他始终自砺不辍,终成正果。
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在物质方面和别人比谁富裕的,他们只有在品德、学问或才能、技术上,不如别人的时候,才会勉励自己向上。
物质不丰沛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人格和品德的缺失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正是生活清寒贫苦,方显廉洁守节的气节,人穷志不短。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阮咸晒衣”的故事很有名,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君子的心态。
阮咸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一点也不自卑。
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箱子里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去晾晒,阮咸也把自己的衣服晾出来。很多人见阮咸晒的衣服破旧不堪,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是值得当代人学习的君子作为。一个真正有实学和修养的人,内心是淡定的,不会因为处身逆境而忧心忡忡,也不会因为平步青云而飞扬跋扈,贫富皆能淡然处之。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然而,现在小孩子的攀比之风非常严重,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
我们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惟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是对孩子价值观的培养。
作者:刘尚林
制作:王克力、刘剑南
编校:王丽华
相关链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