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脚步是匆匆的,心是匆匆的。孩子们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忙着上补习班、写作业、准备各种大考、小考;年轻人为了文凭、就业、成家一路打拼;中年人即便实现了“五子登科”的目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奔波的脚步却依旧无法停歇;人上了年纪,本该颐养天年,却又不得不应对衰老与病苦的挑战。从出生开始,我们就犹如驾驶着各自的人生列车,高速疾驰,追寻人生的幸福,甚至来不及思考列车的方向,来不及品味每一段旅程的风景,来不及把握每一天这人生之旅的心境。
人人都在努力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却并非因此而光临。比如,《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曾联合做过一项调查,和十年前相比,一方面78%的人认为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生活负担更重了。
为什么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的幸福感却不能同步提升?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这样忠告:“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传播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对我来说,人类应该感谢释迦牟尼佛和耶稣那样的人物,远比应该感谢所有创造性的好奇的头脑的成就要多得多。”在爱因斯坦看来,人类要想活得幸福,除了科技,还要建立自身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
人活在世上,其需要包括两方面,一为物质需要,一为精神需要。就人类的财富而言,也是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涵盖人的信仰和信念、意志力以及道德信条等。只有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得到平衡发展时,人类的幸福感才会提升。如果人只是拼命追求物质财富,那么精神财富就会被忽视,就会匮乏。
而佛教主要关注的正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改善,因而对于当今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佛教倡导人要从生命的最基本的点——自己的内心,来寻求、探索什么是生命的痛苦,什么是生命的快乐。佛教认为,人类痛苦的根源在于内在的无明,就是我们不能通达宇宙、世间的实相与真理的精神状态,也称为烦恼。当这种无明破除以后,人的痛苦就会消失,快乐就会自然生起。这样得来的快乐是一种永恒的快乐,并不特别依赖外在的条件。因此,为了最终离苦得乐,人应该努力破除内在的无明,而非着力于改造外界,否则人非常容易在忙碌中迷失方向,最后变得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痛苦。
破除无明、开启内心的光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通过佛教里面常说的闻思修与戒定慧来一步步实现。万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的照耀,需要雨露的滋润;我们人也是一样,需要佛法智慧的阳光和雨露,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清凉,得到安乐。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