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日月峡养生 > 养生效应 > 正文

中国文化中的师道精神

媒体:禅林网  作者:南怀瑾
专业号:梦竹 2016/5/2 12:12:45

1、中国文化讲教师是两个要点,“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什么是经师呢?教知识,四书五经、数理化、国文,教这个知识容易。人师呢,他的人格,他的一切,在导师制的书院可以做一位人师,人格的表率,像孔子、孟子一样,不容易!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南怀瑾《漫谈中国文化》

2、现代的教育制度,完全西化了,的确是商业行为。以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师生之间,如父子兄弟,负一辈子的责任。现在这个责任没有了,知识成了货品,与我们原来的教育制度、教育精神不同。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检讨的。——南怀瑾《论语别裁》

3、“师道”的尊严,并非只是对学生们的要求。实际上,是师生互相尊重的礼仪。固然“一日从师,终身为父。”是对学生们的教诫。但是老师对于受业的学生,亲情爱护,以及对他的学术思想乃至行为上,都须负起毕生的责任。——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

4、清代的年羹尧,相传他的秉赋非常恶劣,后来是靠一位明师教导出来而“文成武就”的。后来,他对请来教导子女的“西席”老师,也就特别恭敬、重视,优待异常。但是他在老师教书的地方,却贴了一付对联:“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这付对子,虽然很粗鄙,但也正是对教育和师生之间的互相责任上,下了一个严谨的忠告。——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

5、过去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师道精神”。……师道的精神就形成了中国人尊师重道的观念……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我想诸位都有这个经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小学念书,回来就开口老师怎么说的,闭口老师怎么说的。……到了大学,学生看老师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对的,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挟了一个皮包上来,拿一本书讲解一番,便有钟点费,彼此都是商业行为,教完了以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挟个皮包走了。……学识愈高,愈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是今日中国文化一个极大的讽刺。……国民道德的修养从教育界开始,是应该彻底研究的,所以我在这里要讲到师生的道理。——南怀瑾《论语别裁》

6、我们当时小,老师讲话是坐着,我是站着的,背书也站着,不像现在,以后慢慢改了,上课是学生们坐着,老师站着。将来时代学生们躺着,大概老师们要跪着。这个时代的变化啊……(众笑)——南怀瑾《漫谈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中的师道精神

 

 
阅读 69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