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拥有文明和智慧,缺少不了文字的传承,环游万里行的团员在西行的路上途径著名的徳格印经院,于是去参观这个历史文化留下的瑰宝。经导游介绍徳格印经院是藏传佛教第一大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的盛名。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参观学习,真是莫大的幸运!
印经院下午两点对外开放,我们的团员早已经排着人字形两队,安静的在门口等候。
进入正门后的左侧,团员们有秩序的上楼。
上到二层俯看院内,虽然印经院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至今已有290多年的历史,但是丝毫看不出沧桑变化。这离不开几代能工巧匠的修善与维护。
这不!一位匠人正在聚精会神的描绘着……这么年轻!不禁为他的艺术造诣点赞!
进入二楼是木刻印版区,木刻印版是德格印经院文物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书版和画版两大类。经架上重重叠叠摆放的木刻印版,都是珍贵的文物。在当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二十七万馀块印版,是绝无仅有的。
这里没有灯光,工作人员搭着高梯,正在用手电筒查找那浩瀚的刻板准备印刷。
德格印经院所藏的大量书版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三层是印刷区,印刷工艺大体可分为裁纸 、颟料加工、印刷、装订四个流程。 细分有十几道工序,所有工序流水作业,有条不紊。印刷所用的经版可分为朱砂版(红色的经版)和墨版两大类。
工作人员都在认真的印刷,没有因为参观者的到来,停下分秒!
这是印刷用的墨料
由此进入四楼,左手旁除了刻板还是刻板,这个木制扶手的楼梯接近80度的陡峭,但也阻挡不了我们考察学习的脚步。
透过阳光可以看到四楼狭长的走廊,左侧你知道的,还是印经板,望着走廊的尽头,我好像发现了什么,应该是扇门!走过去瞧瞧,果然在这扇小门里别有洞天啊!
有一位长者在里面工作,原来这里是印画区,我可以拍照吗?他看了看我说:“可以!”虽说可以拍照,但是在这肃然起敬的地方不敢造次,匆忙的拍了几张。
不知为什么,见到这位长者异常的熟悉,像是许久未见得亲人,我们攀谈了起来。
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回答我的提问:“印刷的纸是本院特制的有防虫,防潮,抗皱的功效。”
他带我走到一个木刻版前告诉我:“这画板最久的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他用手指着其中一张,你看嘛!这个就是!又指着另一张说,这个是模仿那张新刻出来的。”
下面就是年代不同,大小不一的木刻画板,整齐的排着队,等待着被印刷,等待着重获新生!
这个窗是屋内唯一的光明,窗已不再是窗,光已不再是光,是光阴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匠人用自己最美的青春,付出与传承着恒远……
长者让我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娴熟的拓印着画像。我安静的看着看着……时光就此凝固!这是刚印好的画像,静逸而美丽,像有了灵魂一般!
这时有团员喊我归队了,我们要结束此次访问!我说我要走了,看着他不舍的目光,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刚见面又要别离,我起身情不自已的拥抱了他,头也没回的走了,我怕回头看到对方眼睛里的不舍和别离。我没有给他拍近照,他的面容已经像印经板一样刻在了我的心中。人生有太多的聚散,是我们不能改变的缘。
下楼的时候有点迷路,不知不觉走到了雕刻制版区,不想打扰他们专注的工作,所以没有拍照,只拍了篆刻用的工具。
偶遇“猫师兄”,这位师兄还是“歪果仁”呢!英国短毛猫!
要离开时,发现这里的门把手都精致且美丽,先来张特写,不知道它背后有什么吉祥寓意!
走出印经院,流连不舍,再拍最后一张照片吧,这位守护的石狮仿佛对我说:“聚散无常!愿你安好,望你再来!再来!”
撰文摄影:张露
编发:王克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