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生多主流化 > 综合动态 > 正文

“三北”行记|科尔沁沙地:从“一树独绿”到“万树成荫”

媒体:新华社  作者:内详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4/6/11 11:12:58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9日电(记者连振、任彦逸)“你看,开黄花的是柠条,宝塔形状的是樟子松,远处那棵大树是五角枫。”走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的一处科尔沁沙地治理区,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聊起各种草木来如数家珍。

过去,由于当地农牧民过度放牧,导致生态体系失衡,这里的土地沙化率一度高达80%。如今,沙地正披上绿装,逐渐恢复昔日的风采。

5月1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巴克要系统化治理项目区,沙地上绿意盎然。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通辽市境内有沙地4000多万亩,科尔沁沙地有一半以上位于该市境内,其中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沙化最为严重。通辽市计划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力争到2030年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近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持续在科尔沁沙地实施。

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让朝克吐摸清了科尔沁沙地的“脾气”,近年来,朝克吐带领治沙团队发明的“深栽浅埋”法,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深栽浅埋”种植法是一种适用于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木大苗的新型栽植技术,特点是深坑栽苗、浅层覆土,是传统种植技术的细化和改进。“科尔沁沙地的沙砾粗,蒸发快,所以用‘深栽浅埋’法既能保水,又能抗风沙。”朝克吐说。

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正让科尔沁沙地加速披绿,也让其他“三北”地区受益。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三北”防护林的人工造林工程,采用“深栽浅埋”技术种植的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了90%以上。

5月1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巴克要系统化治理项目区,工作人员在给一棵枫树浇水。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据了解,科左后旗还因地制宜栽种樟子松等乡土树种。“樟子松、五角枫是典型的乡土树种,也是科尔沁沙地的原生树种。” 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锋表示,歼灭战并不是要把所有沙地都消灭掉,在某一区域,有乔木、有灌木、有沙、有草才是生态系统稳定的一种表现,只要能保持平衡,沙地自然会固定。

“枫树是这里的一张名片,我们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也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朝克吐说,“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也是我们治沙的一条准则,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打赢的时候,一定能再现它疏林草原的风貌。”

5月15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沙地上绿意盎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在科左后旗“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五角枫、樟子松、油松等树木绿意盎然,湿地内水鸟翔集,环境优美。朝克吐指着远处一棵枫树说,原来这里黄沙漫天,方圆百里仅存这一棵枫树,真是“一树独绿”。如今,这里“万树成荫”,努古斯台项目区已经成了一个小旅游景区,不少市民来这里休闲纳凉。这棵树也见证了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治沙的奋斗历程,被誉为“团结树”。

阅读 673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