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我们奉老师之命勘查日月峡中草药资源。北蓉负责拍照工作,7月初,我们已收集到近200种药物标本。
发现黄芪,是在一个山湾的土坡上。那是一个雨后的下午,我们在依山傍水的小路上漫步。我拿一把镰刀前边开路,北蓉手持相机在后面跟随。干啥想啥呀,我们边走边撒眸,也说不定会发现什么“猎物”。
突然,几株类似草木樨的豆科植物出现在我面前:1米多高,枝繁叶茂,娇花带露,楚楚动人。我稍愣了一下神,喊它们的名字:“黄芪!”再往下走,嗬!十几平方米的一片,清一色的没别的掺和,真带劲!小路那边,还有一片。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北蓉被我的兴致所感染,笑着问:“黄芪能做什么?”我顺口吟道:“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在明代医家龚廷贤的大作《药性四百味》中排在人参后面,名列第二!”其实我知道自己是班门弄斧:北蓉在大兴安岭出生,父亲是医生,她不知道黄芪的来历才怪了呢!
北蓉没有时间唠嗑,她端起相机,调整焦距,从不同角度给黄芪拍照。这功夫,我发现打南边走过来两名男子,并向我们这边张望。生怕暴露目标,我离开现场,向他们那边走去。
“忙哪?”我向前边那位打招呼。
“不忙。你割点喂马草啊?”那人也很面善。
“啊,对,割点喂马草。”我边敷衍边走开,想分散他们两人的注意力。
北蓉很机警。她匆匆拍了几个镜头,也赶了过来。“你割喂马草了么?”
“这块儿没有,上那边看看。”回头看时,那两个人都走了。我拭了拭额头上的汗水,提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我俩担心的是,万一让别人知道这里长着黄芪,那黄芪恐怕就到寿啦。
我俩心有余悸。在北蓉的提议下,8月12日我们重游旧地,见到那些黄芪毫发无损,而且还结了许多荚果,为繁育下一代准备种子。北蓉当仁不让,又拍下黄芪秋韵并存入微机,为《日月峡中草药图鉴》打草稿。而此时,我又有了梦想:说不定哪天山神爷高兴,把我们引到人参领地,见识一下参娃娃的丰采。
黄芪的芪字在本草中写作“耆”。据国药大师金士元先生讲,日上有老,意为长寿,古代称老人为耆。服用黄芪可以延年益寿,服用人参可以返老还童,怪不得说参芪不分家呢!
朋友,哪天您到铁力大森林酒店做客,请北蓉老师给您沏一壶北芪神茶,好不好?没关系,我买单,您喝就可以了。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