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狼毒(通称)
别称: 拔萝卜、燕子花,馒头花,瑞香狠毒
二名法: Stellera chamaejasme Linn.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瑞香目
科: 瑞香科
属: 狼毒属
植物分类: 恩格勒系统,1964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根入药
药效分类: 利水药
【词目】:狼毒
【拼音】:láng dú
【详细解释】
1. 药草名。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有毒。中医学上用其根祛痰、止痛、消积、杀虫。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或以狼毒冶葛,或以附子葱涕,合内耳中。”《旧唐 书·酷吏传上·王弘义》:“我之文牒,有如狼毒野葛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狼毒》﹝集解﹞引 马志 曰:“狼毒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上有毛,根皮黄,肉白。”
2.喻指敌人的凶狠毒辣。 明钱嶫 《悯黎咏》之三:“杀气干层云, 狼师渡藤水……海避愁蛟蛇,山匿畏虎兕。蛇虎犹可虞,狼毒不可迩。”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木质,粗壮,圆柱形,不分枝或分枝,表面棕色,内面淡黄色;茎直立,丛生,不分枝,纤细,绿色,有时带紫色,无毛,草质,基部木质化,有时具棕色鳞片。叶散生,稀对生或近轮生,薄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长圆形,长12-28毫米,宽3-10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稀钝形,基部圆形至钝形或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至灰绿色,边缘全缘,不反卷或微反卷,中脉在上面扁平,下面隆起,侧脉4-6对,第2对直伸直达叶片的2/3,两面均明显;叶柄短,长约1.1毫米,基部具关节,上面扁平或微具浅沟。花白色、黄色至带紫色,芳香,多花的头状花序,顶生,圆球形;具绿色叶状总苞片;无花梗;花萼筒细瘦,长9-11毫米,具明显纵脉,基部略膨大,无毛,裂片5,卵状长圆形,长2-4毫米,宽约2毫米,顶端圆形,稀截形,常具紫红色的网状脉纹;雄蕊10,2轮,下轮着生花萼筒的中部以上,上轮着生于花萼筒的喉部,花药微伸出,花丝极短,花药黄色,线状椭圆形,长约1.5毫米;花盘一侧发达,线形,长约1.8毫米,宽约0.2毫米,顶端微2裂;子房椭圆形,几无柄,长约2毫米,直径1.2毫米,上部被淡黄色丝状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顶端微被黄色柔毛。果实圆锥形,长5毫米,直径约2毫米,上部或顶部有灰白色柔毛,为宿存的花萼筒所包围;种皮膜质,淡紫色。花期4-6月,果期 7-9月。[1]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2600-4200米的干燥而向阳的高山草坡、草坪或河滩台地。分布于我国北部、西北部高原荒漠区及西南高原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化学成分
根含二萜、黄酮、木脂素、香豆精类成分。二萜类:格尼迪木任(gnidimacrin),河朔荛花素(simplexin),瑞香狼毒任(stelleramacrin)A、B,18-去-(苯甲酰氧基)-28-去氧格尼迪木任(pimeleafactor P2),12-乙酰氧基赫雷毒素(subtoxin A),赭雷毒素(huratoxin)。黄酮类:狼毒素(chamaejasmin)A、B、C,狼毒素、异狼毒素(isochamaejasmin),7-甲氧基狼毒素(7-methoxychamaejasmin),新狼毒素(neochamaejasmin)A、B,狼毒色酮(chamaechromone)及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木脂体:鹅掌揪树脂酚B(lirioresinol B),松脂酚(pinoresinol)穗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挥发油:有27种成分,已确定12种,主要为3,7,17-三甲基十二碳-反-2,顺-6,10-三烯酸(3,7,17-trimethyl-trans-2,cis-6,10-dodecatrienol),10,13-十八碳二烯酸甲酯(methyl-10,13-oc-tadecadienoate),正十三烷(n-tridecane),正十二烷(n-dodecane),2,6-二甲基庚烷(2,6-dimethylheptane)及肉桂醇(cinnamic alcohol)等。狼毒还含茴芹香豆精(pimpinellin),异香柑内酯(isober- gapten),异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牛防风素(sphondin)及蔗糖(sucrose)。[2]
植物毒性
狼毒(根)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75.9g(生药)/kg及171.96g(生药)/kg。[2]味微辛。
品种分类
瑞香狼毒
瑞香狼毒又名:红狼毒、断肠草、打碗花、山丹花、闷头花、一把香。 为瑞香科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圆柱形。茎丛生,平滑无毛,下部几木质,带褐色或谈红色。单叶互生,较密;狭卵形至线形,长1~3厘米,宽2~10毫米,全缘,两面无毛;老时略带革质;叶柄极短。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2.5厘米,花多数;萼常呈花冠状,白色或黄色,带紫红色,萼筒呈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平展,矩圆形至倒卵形;雄蕊10,成2列着生于喉部;子房上位,上部密被细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果卵形,为花被管基部所包。生于高山及草原。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
月腺大戟
月腺大戟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肥厚肉质,纺锤形至圆锥形,外皮黄竭色,有黄色乳汁。茎绿色,基部带紫色。叶互生,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llcm,宽1~2.5cm,全缘。总花序多歧聚伞状,顶生,5伞梗呈伞状,每伞梗又生出3小伞梗或再抽第3回小伞梗;杯状聚伞花序宽钟形,总杯裂片先端有不规则浅裂;腺体半月形。蒴果三角状扁球形,无毛。种子圆卵形,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生于山坡、草地或林下。主产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湖北。|
狼毒大戟
狼毒大戟又名:白狼毒、猫眼草。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有白色乳汁。叶互生,叶片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3cm,全缘,叶状苞片5,轮生。总状花序多歧聚伞状,通常5伞梗,每伞梗又生出3小伞梗或再抽第3回小伞梗;杯状总苞裂片内面近无毛,外面有柔毛,边缘有睫毛,腺体肾形。蒴果密生短柔毛或无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干草原、向阳山坡。主产东北、华北。
鸡肠狼毒
鸡肠狼毒又名,金丝矮陀陀。 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高约20cm,含白色乳汁。根粗大,肥短,近圆锥状,形如萝卜,外皮黑褐色,内面微黄白色,根顶部平截,有多数顶芽,陆续抽出地上茎。茎有的带红色。叶互生,常密集枝端,叶片条形,长2~3cm,宽约4mm,主脉突出。春末开黄绿色花,茎顶抽出5~8条花序,每枝有1~3分枝,分枝基部有4~5片叶状苞片,分枝顶端各生一杯状聚伞花序,总苞黄绿色,有4~5裂片,形如花瓣。 生于向阳的山坡草地或灌丛中,主产云南。
大狼毒
又名,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块状或圆锥状,外皮褐色,内面黄白色。茎直立, 紫棕色。单叶互生,近无柄;叶片窄椭圆形或长方披针形,长1.5~6cm,宽8~15mm。 花序顶生及腋生,1~3回三出分枝,分枝处通常有3片叶状卵圆形苞片,最终分枝顶端有小苞片2片,顶端着生一杯状聚伞花序。花浅黄色,腺体棕红色,扁宽椭圆形,蒴果卵圆形,有软刺。成熟时3室开裂。生于高山岩石缝中或山坡草地。主产云南。
药材应用
狼毒呈圆锥形至长圆柱形,稍扭曲,长7~30厘米,直径2~7厘米;根头部留有地上茎残基;外表棕色至棕褐色, 有纵皱及横生的细长皮孔,有时残留细根。栓皮剥落后,露出柔软的纤维。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心木质部黄白色,外圈韧皮部白色,呈纤维状。气微,味微甘、微苦而辣。
白狼毒为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干燥根,都切成类圆形的块片。
狼毒大戟又名:猫眼花根、东北狼毒。
直径约4~7厘米,厚0.5~3厘米,偶有厚达7厘米者。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
栓皮成重叠的薄片状,易剥落。
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与黄白色相间的明显同心环,偶有环纹不显著者。
质轻,易折断,断面粉性,水湿之有粘性,撕开时可见粘丝。
气微,味甘,并有刺激性辣味。
产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
月腺大戟的根性状与上种相似,唯切面的同心环纹颜色较浅,不如狼毒大戟根的明显。
以水湿之不显粘性。 产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本草》所载的狼毒,系瑞香科瑞香狼毒,故应以此为正品,但目前多数地区所用的狼毒,为大戟科的白狼毒。
药用价值
中药名称
【药名】狼毒
【别名】续毒、绵大戟、山萝卜、闷花头、热加巴、一扫光、搜山虎、一把香、药罗卜、生扯拢、红火柴头花、断肠草、猴子根。[2]
【英文名】Root of Fischer Euphorbia,Chinese Stellera Root,Langdu Root。[2]
药性论述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有大毒。归肺经。[2]
①《本经》:“味辛,平。”[3]
②《别录》:“有大毒。”[3]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毒。”[3]
④《本经逢原》:“苦辛,寒,大毒。”[3]
【功效主治】泻水逐饮;破积杀虫。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结核;疥癣。[2]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狼毒大毒,非恒用之品。 [2]
2.《本经》主咳逆上气,惟质实气壮暴咳者宜之。 [2]
3.《药性论》:狼毒杀鼠。 [2]
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狼毒与麻黄、橘皮、吴茱萸、半夏、枳实为六陈也。狼毒,叶似商陆及大黄,茎叶上有毛,根皮黄、肉白。以实重者为良,轻者力劣。[2]
5.《纲目》:狼毒,出秦、晋地。今人往往以草茹为之,误矣。 [2]
6.《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2]
7.《别录》:疗胁下积癖。 [2]
8.《药性论》:'治痰饮,症瘕。 [2]
9.《滇南本草》:治胃中年深日久饮食结住,积久稠痰,状粘如胶。攻虫积,利水道,下气,消水肿,吐痰涎。 [2]
10.《本草通玄》:主咳逆,治 虫疽,瘰疬,结痰,驱心痛。 [2]
11.《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下气杀虫。治痰饮停留,骨膜发炎,结核顽疮,酒齄鼻。[2]
12.《中国植物志》:狼毒的毒性较大,可以杀虫;根入药,有祛痰、消积、止痛之功能,外敷可治疥癣。
11.《全国中草药汇编》:散结,逐水,止痛,杀虫。用于水气肿胀,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疥、癣,杀蝇、蛆。[4]
12.《中药大辞典》:逐水祛痰,破积杀虫。治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3]
【药理作用】抗肿瘤:狼毒水提取物作用10-40g(生药)/kg、醇提取物2.5-2 狼毒0g/kg腹腔注射,连续10天,对小鼠肝癌、Lewis肺癌均有抑作用;水提取物10、20g(生药)/kg、醇提取物2.5、5.0g/kg静脉注射,连续6天,对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69.5g(生药)/kg、醇提取物26.09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肝癌也有抑制作用。 [2]
【用药禁忌】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2]
1.《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恶麦句姜。 [2]
2.《药对》:畏占斯、密陀僧。 [2]
3.《本草汇言》:脾元不足,真气日乏者,不可妄施。[2]
4.《得配本草》:畏醋。 [2]
5.《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孕妇忌用,慢性胃肠溃疡慎用。[2]
6.《全国中草药汇编》有大毒,中毒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孕妇可致流产。冲捣时需戴口罩,否则易引起过敏性皮炎等。[4]
【用法用量】
1.《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醋磨汁涂;或取鲜根去皮捣烂敷。[2]
2.《全国中草药汇编》:0.9~2.4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敷患处。[4][3]
药材来源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2]
【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Passerina chamaejasme Fisch.]的根。[2][4] 注:《中药大辞典》药材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的根。[3]
【产地溯源】产于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2]
采收鉴定
性状鉴别
狼毒
【采收储藏】秋季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2] 【药材鉴定】根呈膨大的纺锤形、圆锥形或长圆柱形,稍弯曲,有的有分枝。根头部有地上茎残迹,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扭曲的纵沟及横生隆起的皮孔和侧根痕,栓皮剥落处露出白色柔软纤维。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皮部类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辛。[2]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十数层黄棕色木栓细胞组成;皮层菲薄,由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射线细胞2-3列,皮层及韧皮部均有多数纤维束群;形成层明显,细胞作切向延长,约5-6层;木质部宽阔,导 管呈放射状排列。皮层及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内多含有淀粉粒。 [2]
粉末特征
黄白色。①木栓细胞黄棕色。②韧皮部薄壁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细胞间隙。③网状导管,偶见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50μm。④纤维无色,宽7-15μm。⑤淀粉粒多为单位,类圆形,盔帽形,层纹不明显,脐点点状或裂缝状,直径3-15μm。[2]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供下述实验:
(1)取供试液1ml,加镁粉少许,盐酸数滴,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放置显品红色。
(2)取供试液1ml,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硼酸的饱和丙酮溶液及10%枸橼酸丙酮试液各1ml,继续蒸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
(3)取供试液1滴于滤纸上,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烤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2]
炮制方法
生狼毒:用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醋狼毒:取狼毒片加醋拌匀,稍闷,待醋吸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50kg狼毒片,用米醋15-25kg)[2]
药方选录
⑴治积聚,心腹胀如鼓者,狼毒四两(锉碎,醋拌炒干),附子三两(炮裂,去皮脐),防葵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五丸,以利为度。(《圣惠方》狼毒丸) ⑵治卒心腹症坚,两胁下有气结者:狼毒二两,旋覆花一两,附子二两(炮)。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二丸,稍加至三丸。 ⑶治心腹相连胀痛: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丸,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
⑷治阴疝,阴丸卒缩入腹,急痛欲死:狼毒四两,防风二两,附子三两(烧)。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夜三度。(②方以下出《补缺肘后方》)
⑸治水肿:绵大戟细末,每服五分,滚水服。忌盐一百日,乃泻去黄水,其肿自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滇南本觅》)
⑹治一切食积、痰积、虫积、气积、痞块疼痛,胸膈肚腹膨胀,饮食不消,面皮黄瘦,单腹胀:绵大戟为末,米糊为丸。如马豆子大,每服七丸,滚水送下,以利为度。(《滇南本草》)
⑺治淋巴结结核: 一、未溃或已溃者:狼毒切片,用水煮烂,除渣取药液,加热浓缩成膏,洗净伤口,外敷。 二、己溃者拔脓毒:狼毒一斤,蛇蜕八分,花椒一两,松香五钱。将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药研成细末,撒入并搅拌均匀。外敷。 三、愈合淋巴结结核伤口:狼毒一两,蒲公英根一两。煎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⑻治睾丸结核:狼毒、核桃、白矾各等量。烧存性,共研细末。每日一次,每次一钱三分,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⑼治病风癞疮:狼毒,童便浸炒,研末。每早晚各服五分,温酒下。(《张三丰仙传方》) ⑽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狼毒,醋磨涂之。(《圣惠方》) ⑾治久年干疥干癣及一切癞疮:狼毒(微炒研细末),轻粉减半。和匀,干疥癣癞疮,搔破搽之;湿者干掺,数次效(《永类铃方》) ⑿治脏腑内一切虫病:川狼毒杵末,每服一大钱,用饧一皂子大,沙糖少许,以水同化,临卧空腹服之,来日早取下虫效。(《集效方》) ⒀治外伤出血:绵大戟研末撒于伤口。(名云南中草药选》)[2]
临床应用
治疗皮肤病
取月腺大戟洗净,剥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为止;然后用纱布过滤,药液继续煎煮浓缩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或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18g,头5天临睡前内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旱、中、晚备1片,一疗程为20-30天,个别延长至35天,总剂量7-12g。曾用上述稠膏治牛皮癣30例,13例痊愈,16例好转, 1例无效;用片剂治牛皮癣22例,基本痊愈2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7例,无效2例。稠膏亦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及慢性湿疹15例,均有较好 疗效,一般涂药3-10次即可见效。本品有毒,口服片剂有胃肠道紊乱(如胃纳减退、恶心、肠鸣、腹泻、腹痛等),头昏痛,乏力,体重减轻等反应,除1例因腹泻次数较多而终止治疗外,其余病例暂停服药或减少剂量,均自行好转。另外发现部分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略有下降,应用维生素 B4或 B6后均恢复正常。 [2]
治疗结核病
先制成狼毒枣,其法取狼毒放入锅内,加水煎煮,把大枣放入笼屉,约蒸二小时半即成;狼毒与大枣按3:4配制。成人每日3次,开始服狼毒枣每次10粒,视副作用有无,逐渐递增或减少,每次最多20粒;或第一周每日130g(约30粒),第二周每日225g(约45粒),第3周以后每日300g(约60粒)分 三次食后内服,连服三个月为一疗程;间隔1-2周,视情况可再 给第二疗程。曾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副睾结核、结核性角膜炎及肺结核,均有一定疗效。30例肺结核服后症状改善者22例,体重增加2-23市斤者28例,病灶进步18例,痰菌转阴9例,血沉下降14例,恶化者仅1例;对其他肺外结核,凡能耐心服用者,均有不同疗效。副作用有恶心、头昏、便溏等,经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此外,蒸狼毒枣所剩在锅内的狼毒液经过滤后,用文火浓缩成稀糊状泥膏,可作局部治疗剂,治疗皮肤结核、癣疥、各种慢性皮炎、酒齄鼻、秃疮及各种顽固性溃疡等,均有一定效果。 [2]
治疗肿瘤
取狼毒 1钱放入200ml水中煮后捞出,再打人鸡蛋2只煮熟质吃蛋喝汤。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25例,治后症状减轻,少数病例可见肿瘤缩小。也可用狼毒与鸡血藤、苡米、半枝莲等制成复方狼毒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液行静脉滴注;或制成复方狼毒片内服。治疗20例晚期胃癌,在术前用药可以缓解症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在末后用药,可以巩固疗效,稳定病情。用药后一般具有止痛、增进食欲等作用。常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轻度腹泻,未发观对肝、肾及神经方面的毒性表现。 [2]
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剂或丸剂,每次剂量相当于干品0.5g,每日3次,饭后服。治疗299例,观察10天,显效52例(17.39%),好转170例(56.36%);具有较好的平喘、化痰及镇咳、消炎作用,尤以平喘作 用显著;多数服药后 l、2天自觉出气省劲,痰易咯出,5天后咳嗽次数和痰量减少,食欲明显增加。但副作用较大,病人服水剂30分钟后即出现胃不适,口腔咽部发麻,头昏恶心,或腹泻、腹痛,停药后3-24小时,可自行好转;丸剂均有腹泻症状,对久热伤津、咽干舌燥、声哑、呕吐、恶心者不宜用。用上述的狼毒枣也可治疗本病,每次服3-5个,每日3次,副作用较水剂或丸剂明显减少。对278例观察 1个月,基本治愈21例,占7.6%,显效119例,占42.8%,仅个别有轻微口干,极个别有轻微肝功能改变。[2]
工业用途
根还可提取工业用酒精,根及茎皮可造纸。[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4张)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