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
韭菜又名壮阳草,
温中行气不可少。
益肝健胃助消化,
痔疮脱肛熏洗好。 --吴洋
药用价值
功效
补肾;温中行气;散瘀;解毒。主
肾虚阳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疮;痈疮肿毒;漆疮;跌打损伤。
[5] ①补肾温阳:韭菜性温,味辛,但无壮阳成份。
②益肝健胃:含挥发性
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③行气
理血:韭菜的辛辣气味有散瘀活血、行气导滞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反胃、肠炎、吐血、胸痛等症。
④润肠通便:含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能增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预防
肠癌。
药用禁忌
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
各家论述
-
-
陶弘景:以煮鲫鱼ZHA,断卒下利。
-
-
《本草拾遗》: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并煮食之。叶及根生捣绞汁服,解药毒,疗狂狗咬人欲发者;亦杀诸蛇、虺、蝎、恶
虫毒。
-
《日华子本草》: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敷。
-
《本草衍义补遗》:研汁冷饮,可下膈中
瘀血,能充肝气。
-
《丹溪心法》: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汁服之。跌扑损伤在上者,宣饮韭汁,或和粥吃。
-
《滇南本草》:滑润肠胃中积, 或食金、银、铜器于腹内,吃之立下。
-
《纲目》:饮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止消渴、
盗汗,熏产妇血运,洗肠痔脱肛。
-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年久喘吼,又可通经催乳。
-
朱震亨:
心痛,有食热物及怒郁,致死血留于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药中,开提气血。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盖韭性急,能散胃口血滞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姜汁、牛乳各一杯,细细温服,盖韭汁消血,姜汁下气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热润燥补虚也。
-
《纲目》: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一叟病
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盐梅卤汁少许,细呷,得入渐加,忽吐稠涎数升而愈。此亦仲景治胸痹用薤白,皆取辛温能散胃脘痰饮恶血之义也。
-
《本草经疏》:韭,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瘀是其性也。以其微酸,故入肝而主血分,辛温能散结,凡血之凝滞者,皆能行之,是血中行气药也。心主血,专理血分,故曰归心,五脏之结滞去,则气血条畅而自安矣。
胃中热,乃胃中有瘀滞而发热也,瘀血行,热自除矣。病人之气抑郁者多,凡人气血惟利通和,韭性行而能补,故可久食。
-
《本经逢原》:韭,昔人言治噎膈,惟死血在胃者宜之。若
胃虚而噎,勿用,恐致呕吐也。
偏方
1.治
胸痹,心中急痛如锥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彻背上,不治或至死:生韭或根五斤(洗),捣汁。灌少许,即吐胸中恶血。(《孟诜方》)
2.治
阳虚肾冷,阳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遗精梦泄:韭菜白八两,胡桃肉(去皮)二两。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方脉正宗》)
3.治
翻胃:韭菜汁二两,牛乳一盏。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丹溪心法》)
4.治喉卒肿不下食: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千金方》)
5.治吐血、唾血、呕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证:韭菜十斤,捣汁,生地黄五斤(切碎)浸韭菜汁内,烈日下晒干,以生地黄黑烂,韭菜汁干为度;入石臼内,捣数千下,如烂膏无渣者,为丸,弹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萝卜煎汤化下。(《方脉正宗》)
7.治
过敏性紫癜:鲜韭菜一斤,洗净,捣烂绞汁,加健康儿童尿50毫升。日一剂,分二次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止水谷痢:韭作羹粥,煠炒。任食之。(《食医心镜》)
9.治消渴引饮无度:韭苗日吃三、五两。或炒或作羹,无入盐,但吃得十斤即佳。过清明勿吃。(《政和本草》)
10.治
痔疮:韭菜不以多少,先烧热汤,以盆盛汤在内,盆上用器具盖之,留一窍,却以韭菜于汤内泡之,以谷道坐窍上,令气蒸熏;候温,用韭菜轻轻洗疮数次。(《袖珍方》)
11.治产后
血晕:韭菜(切)入瓶内,注热醋,以瓶口对鼻。(《妇人良方》)
12.治
脱肛不缩:生韭一斤。细切,以酥拌炒令熟,分为两处,以软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为度。(《圣惠方》)
13.治金疮出血:韭汁和风化石灰,日干,每用为末,敷之。(《濒湖集简方》)
14.治聤耳出汁:韭汁日滴三次。(《圣惠方》)
15.治
百虫入耳不出:捣韭汁,灌耳中。(《千金方》)
16.治
跌打损伤:鲜韭菜三份,面粉一份。共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二次。
17.治
荨麻疹:韭菜、甘草各五钱,煎服;或用韭菜炒食。
19.治中暑昏迷:韭菜捣汁,滴鼻。(⒃方以下出苏医《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