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En | Jp | Ru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添加到桌面
 
 
正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生多主流化 > 综合动态 > 正文

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探新路立新功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曹云 杜扶阳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4/12/5 14:05:47

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探新路立新功

——陕西榆林造林治沙见闻

冬日,来到榆阳区岔河则乡排则湾村,极目远眺,大地上覆盖着一丛丛沙蒿、沙柳等灌木,几乎看不出沙漠的痕迹。

满眼枯黄中,零星点缀的绿意甚为显眼,这是今年刚栽种的樟子松。仔细辨认就能发现,一行行樟子松个头不高、整齐排列,为冬日沙地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里是榆阳区的一处“三北”工程生态退化修复示范点。

“通过实施项目,总共栽植樟子松29.8万株、沙地柏21万株、地径0.3厘米以上柠条27.7万穴,围栏31.38公里,已基本形成了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榆林市榆阳区区长崔飞说。

通过修复退化林地,造林地块落实难、林木后期管护难等问题也迎刃而解。

11月27日,“三北”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国务院“三北”工程协调机制联络员会议在陕西榆林召开。排则湾示范点建设成效,给前来参观的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退化林修复提升,是陕西榆林“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重点。

20世纪80年代,排则湾作业区为流动沙丘,通过大面积飞播踏榔、柠条、沙蒿,栽植沙柳等灌草,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数十年过后,原有植被逐渐退化老化,植被覆盖度不足40%,亟须更新修复提升。

2024年,该区域规划为陕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与修复项目,重点对原有沙柳、踏榔、柠条、沙蒿等退化灌草进行平茬复壮,通过营造乔灌等针叶树种,提高林分质量,建立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

补种樟子松等针叶乔木,形成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群落,是提升修复的一大方向。

在榆林,经过数十年引种试种,樟子松已成为最适宜沙地造林的树种,被誉为“大漠之星”,仅榆林沙区樟子松成林面积就达230万亩。

从排则湾前往小纪汗国有林场,榆乌路两侧,高达五六米的樟子松林郁郁葱葱,让人感觉宛若行驶在林海,而不是毛乌素沙地。

来到林场,10多年前种植的樟子松高大挺拔,登上瞭望塔,眼前的林海一望无际。林海在冬日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分外葱郁、苍茫、辽阔。

林场也是榆林百万亩樟子松示范基地,见证着榆林造林治沙的非凡成就。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黄河“几字弯”核心区,是饱受风沙与水土侵蚀危害的重灾区。新中国成立前,流沙已越过长城50多公里,大片农田、牧场被吞没,400多个村庄被风沙掩埋,沙进人退,百姓背井离乡。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每年输入黄河泥沙量高达5.3亿吨,占中上游入黄泥沙总量的1/3。

1950年4月,陕西省政府制定了“营造陕北防沙林带”规划。经过持续治理,榆林林木覆盖率由0.9%提高至36%,全市治理沙化土地1701.5万亩,占全部沙化土地93%,860万亩流沙被固定或半固定,沙区平均植被覆盖度达60%。陕西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固定流沙的省份。

榆林治沙,飞播造林功不可没。

“治沙研究所是最早开展大规模飞播治沙的。”陕西省林科院副院长石长春说。

在陕西省林科院治沙研究所示范基地,与会代表现场考察榆林治沙史。

石长春介绍,1958年,基地开始沙地飞播造林种草试验。经过治沙所飞播团队24年如一日艰苦攻关,直到1982年,终于找到季风更替实现埋种的自然奥秘,推出了种子包衣等12项关键配套技术,使飞播保存率从不到1%提高到75.1%。至此,陕西开启了大规模飞播造林治沙。

历时32年,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被固定,解决了规模化治理难题。目前,整个毛乌素沙地3/4林草地基本是飞播林。

2018年,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大会提出:中国治沙就是从榆林走出来的,飞播治沙至少使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提前了30年。

如今,随着“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入推进,继续推广扩大樟子松等乔木树种的栽种面积,形成乔灌草结合、更加稳定的沙地植被系统,已成现实选择。

在治沙研究所,记者见到了最早引种的一片樟子松林。10多米高的樟子松树体健壮、长势良好,已然形成稳定群落。

1964年,科技工作者从大兴安岭地区的红花尔基引进樟子松,在1.3亩无灌溉条件的沙地上栽植了217株。目前,保存77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最大胸径40厘米、树高19米、蓄积量20.35立方米。多年来,基地已成功探索樟子松育苗、栽植、抚育、管护、病虫害预防等配套栽培技术。

樟子松引种成功,使沙地生态系统形成了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的稳定群落,加速沙区林分向疏林灌丛草原顶级群落过渡,为陕西防沙治沙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石长春介绍,榆林已经走过了防沙治沙的初级阶段,亟须提档升级,提升沙地治理质量。治沙所从林草发展体制机制变革、现有林分提质增效、林下经济、矿区治理和沙漠绿洲巩固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推广“利益共同体”造林模式、彰武松与班克松引种栽培、薯麦轮作风沙阻控技术、沙地盐碱地复合光伏电站建设技术等科研成果和技术模式,促进陕西防沙治沙工作继续走在世界前列。

沙产业更加发达、增收致富效果更明显,是提升沙地治理质量的具体体现。

此次实地参观榆林治沙,愈加成熟的绿富同兴机制同样令代表们印象深刻。

神木市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2003年成立以来,累计营造林40万亩、治理荒沙面积42.8万亩,植被覆盖率由3%提高至65%。基地负责人张应龙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造林治沙的同时,张应龙探索治沙与产业循环模式,帮助当地村民成立合作社,组织开展造林务工、林业育苗等经营活动,累计推广种植长柄扁桃10万亩、建设林木苗圃2000多亩等,帮助周边村民增收达8000多万元,改变了区域农民生产方式和收入结构。

2021年,基地治沙案例“中国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护沙用沙-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荒漠化防治:中国经验与实践案例》。

从前的不毛之地、穷乡僻壤变成了兴旺富裕的林区、良田。毛乌素,早已不再是荒凉、贫瘠的代名词。

榆林正全力打造毛乌素沙地治理升级版,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再探新路、再立新功。(曹云 杜扶阳)

阅读 587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不以营利为目的,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2001-2026 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查看旧版
黑ICP备202100408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